当前位置:首页>> 业界瞭望>>
电子信息产业正面临发展拐点
河南行协 2016-01-04 点击:正在读取      字体:【 【来源:河南省通信行业协会】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1-5月份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情况报表。数据显示,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增速低于去年同期,也低于全国增速5个百分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规划研究所安筱鹏所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只是电子信息产业出现“拐点”的一个方面。安筱鹏同时表示,自进入“十一五”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已经开始放缓,在很多方面都面临挑战。

记者:与一季度相比,1-5月份电子信息产业的进口额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增长,对全国外贸进口增长的贡献率达1.7%。您认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进口为什么会增长?电子产品进口的增加会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带来怎样的影响?

安筱鹏:进口额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国内需求旺盛,尤其是电子设备和中高端产品需求量增长;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民币升值,主要以美元支付的产品相对来说是“贬值”,相对来说是便宜了,相反,国内东西对外国来说更贵了,也抑制了出口的增长。但是,这种变化是暂时的。

进口增长对我国影响有好有坏,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首先,我国企业面临的竞争对手增多,市场份额可能缩水,对外订单会减少;其次,客观上促使我国企业加快转型,主动调整发展策略以提高竞争力,也会使企业承受力和应变能力不断增强,促使企业的发展由盲目扩张型向理性自控型转移。

记者:1-5月份,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出口额与第一季度相比分别下降0.2个百分点和0.1个百分点,而国有控股企业出口出现上升趋势,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安筱鹏:我国外资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的确出现了一些问题,发展明显放缓,收入增速连续15个月低于全行业平均增速水平,前5个月外资企业的出口相对于内资企业也呈下降趋势。

但内资企业取代外资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因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是外资拉动型产业,外资企业产值占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比重达78%,也占据了出口额绝大多数。不过,国有控股企业出口上升说明了两点:第一,国有电子信息企业实力增强,尤其是以中兴为代表的电子设备企业和软件外包企业;第二,外资企业压力更大。尤其是全球经济环境不景气和美国次贷危机造成了外需减弱,与去年相比,外资企业失去了很多海外订单,这一定程度上给外资企业出口增加了障碍,这种现象在短期和中期还将持续。

记者:无论进口还是出口,同比增速都是下降的,也低于全国外贸进出口增速5个百分点。据工信部统计,2008年1至5月,我国电子信息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亏损面达27.4%,亏损企业数同比增加8.4%。您怎么看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

安筱鹏:我们预计,“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速为18%,并且这种低速的增长还将持续。毫无疑问,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出现了拐点,所谓拐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从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速。1978年到2005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呈高速的发展状态,尤其是在“十五”期间,增速一般都保持在30%以上,个别年份还出现了40%的增长。但是“十一五”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增速放缓,出现了发展拐点。

第二,产业出现了转型,投资主题从欧美向内资型转变(包括港澳台)。

第三,投资重点从终端制造向前端转移。终端制造包括手机、电脑、电视机等,前端制造包括电子元器件、集成电板等高端产品。

第四,产业从单纯的向国内转向国内外并举。由于人民币升值、生产原材料上涨、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使得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渐渐丧失,包括内资企业在内,都出现了向海外布局的趋势,这种步伐以后还将加快。

记者:您认为如何克服这种不利局面?您怎么看待它们的发展前景?

安筱鹏:由于包括电子信息产业在内的制造业发展拐点的出现,短期内企业进出口压力还将持续。由于成本优势的丧失,市场促使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建设,从利用成本发展优势向成本和创新优势并举转变。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压力,也是包括纺织业在内的所有制造业发展现状的体现,国家已经注意到了制造业发展的困局,国家可能会出台包括税收措施在内的政策支持,尤其是会加强对现代服务业的支持,化解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风险。

电子信息产业在中短期内增速减缓是必然的,尤其是出口短期内不可能有超高速地发展,但中国经济依然处于健康稳定的发展状态,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家重点领域,发展前景依然可期。

【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备案编号:豫ICP备15035301号-1 河南省通信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电话:0371-69151099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民航路8号 邮编:450008
技术支持:郑州市景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