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至26日, 两岸通讯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在台湾宜兰举行。以刘立清会长为团长的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代表团参加会议,就两岸通信产业合作进行了研讨、商洽与对接。代表团成员包括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华为、中兴、大唐、电信研究院、通信企协等单位的领导与专家。
两岸通讯产业合作及交流会议,是两岸产业“搭桥”15个项目之一,由大陆中国通信企业协会与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共同举办。自2009年在台北、2010年在北京相继举办以来,今年在宜兰举办。经双方商定,本次会议以“精诚合作 共创未来”为主题,进一步推动两岸通信产业合作交流不断深化和发展。
本次会议内容,主要是对两岸通信产业“搭桥”开展以来的工作进行回顾与总结;就两岸业界共同关心的宽带发展、移动互联网、TD–LTE、无线城市、增值业务及两岸通信产业合作等问题进行深入研讨;就通信运营、云计算和物联网、智能终端、增值业务等召开4场专题对接会,大唐、华为举办产品说明及展示会。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大陆通信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产业。到“十一五”末的2010年,电信业务总量突破3万亿元,电信投资五年累计1.4万亿元,宽带接入、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等新兴业务快速发展。到今年6月,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总数已达到12.1亿户,其中3G用户8051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达到4.85亿。
三年来,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岸通信产业“搭桥”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9年、2010年两次会议共签定协议、备忘录、纪要近30个,举办各类交流会议30多场,对接会议225场,产品发布会18场,两岸与会人员超过3000人。两岸通信产业签订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有些正在实施,有些已经完成。合作项目内容广泛,涉及产业投资、网络建设、技术研发、设备采购以及新技术、新业务发展等多个方面,覆盖运营业、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多个领域。企业、科研、团体互访交流也大大增加。
在“搭桥”活动的推动下,两岸之间的语音业务、数据业务、增值业务都有明显增长,移动通信漫游资费大幅度降低;两岸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向对方提供技术设备,包括大陆企业的WCDMA无线设备和3G基站,台湾企业的TD芯片产品等;双方还在宽带接入、移动互联网与智能终端、物联网标准化等课题方面进行合作研究。经过两岸企业的共同努力,TD-SCDMA和TD-LTE试验网已先后在台北成功开通,并实现了两岸视频通话。据统计,2009年,台湾采购大陆的通信设备达到12.15亿美元;从2008年到2011年一季度,台湾信息通信企业在大陆累计投资总额达到148.8亿美元(4294.7亿新台币),企业已增加到69家。
刘立清团长在会议上发表致辞。他在致辞中指出,从今年起,大陆将进入“十二五”发展时期,两岸通信产业合作面临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双方进一步优势互补,加强合作,促进共同发展,为此,他建议:第一,双方应着眼于两岸经济发展的大局,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扩大合作渠道,完善合作机制。第二,加强产业链全方位合作,共同推进宽带接入、移动互联网、TD–LTE 及无线城市、智能终端、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的发展。第三,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政策支持,着力推动两岸中小企业合作。第四,探索两岸企业优势互补、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的新路子,在全球范围求得更大发展。第五,努力探索形成合作平台运作机制,加强企业间合作联系,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推动两岸通信产业交流合作向更广范围、更大规模、更高层次迈进。
会上,双方就今后两岸通信产业进一步合作与交流达成了进一步共识,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成果,并签署了“两岸通讯产业进一步合作与交流会议纪要”;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增值服务专业委员会与台北市电脑公会行动应用联盟签定了合作谅解备忘录;北京市通信信息协会与台湾云端计算产业协会签定了合作意向书。(中国通信企业协会)
【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