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政策法规>> 相关规范>> 河南省通信业“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
河南省通信业“十二五”规划(2011年-2015年)
河南行协 2015-12-25 点击:正在读取      字体:【

一、“十一五”发展回顾

  “十一五”时期,河南省通信业在省委、省政府、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各项政策措施,实现了行业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期间,全省通信业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通信网络加快转型升级,通信业务结构性调整加速;村通工程全面完成,农村信息化扎实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逐步深化;通信市场环境持续改善,市场竞争格局不断优化;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行业转型步伐加快。通信业作为推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速社会信息化进程、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行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电信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达到1438亿元,电信业务收入达到382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2.7倍和1.6倍;其中:移动业务收入达到301.8亿元,增值电信业务收入达到67.1亿元。“十一五” 期间,通信业经济运行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十一五”规划主要目标基本实现,电信业务总量和电信业务收入分别排名全国第五位和第八位。

  用户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5881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450万户,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431万户。全省互联网用户总数达到2016万户,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达到64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增长迅猛,达到1267万户。“十一五”期间,通信业务呈现移动化、宽带化的发展趋势。固定电话用户、移动电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总数分别排名全国第六位、第五位和第七位。

  服务水平快速提高。2010年,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59部/百人。“十一五”期间,电信资费水平逐年下调,电信资费综合价格水平五年总降幅达40%。通信业务种类日趋丰富,通信服务质量不断提升,用户满意度持续提高。

  通信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全省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594亿元,是“十五”投资的1.5倍;其中:移动通信投资完成350亿元,占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5%。“十一五”中后期,全省3G网络建设直接投资110亿元,对产业链上下游发挥较强的带动作用。“十一五” 末,全省通信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9.5万公里;移动交换机容量达到7948万户;移动基站达到6.6万个,其中:3G基站达到2.3万个;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869万个;宽带IP骨干网总带宽达到3232G。“十一五”期间,城市区域接入带宽能力达到4M以上,实现城区有效覆盖;农村地区接入带宽能力达到2M以上,实现行政村通宽带。2G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无缝覆盖,3G移动通信网络基本实现县以上城区和重点乡镇的覆盖。

  (二)网络演进步伐加快,行业转型稳步推进

  通信网络转型稳步推进。“十一五”期间,信息通信技术向深度融合加速发展,通信网络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核心网网络体系结构实现加快转型,软交换技术成为核心网的主要支撑。移动通信网加快2G网络优化和3G网络建设,加速了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的演进。宽带IP网加快扁平化网络建设,网络带宽能力快速提升。传送网实现网络结构转型和传输技术演进,传送网的大容量、高速率和安全可靠性全面提升。接入网的宽带化、光纤化进程加快,“光进铜退”全面推进,光纤向用户端不断延伸。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的不断演进和转型升级,加快了网络的分组化、融合化、宽带化和智能化进程,有力支撑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

  通信业务收入结构不断优化。“十一五”期间,通信业务加速向移动化宽带化发展。2010年底,全省移动电话用户占电话用户总数的比例达到75.7%,较“十五”末提高26.3个百分点;移动通信业务收入占电信业务收入的比重达到79.0%,较“十五”末提高31.0个百分点,成为通信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宽带互联网用户发展迅猛,互联网业务逐步趋向宽带化和移动化。

  (三)村通工程圆满完成,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村通工程目标提前实现。“十一五”期间,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光进铜退”、“光纤到村”全面加快,村通工程惠及我省近7000万农民。“十一五”初期在提前一年实现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话的基础上,三年累计投资6.7亿元实施2684个自然村村通工程,2009年提前1年实现全省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村村通电话,2010年全面实现全省自然村村村通电话。农村通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支农惠农力度进一步加大。

  “信息下乡”活动扎实推进。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统一部署,“信息下乡”和“四个一”工程扎实推进,全省开展“信息下乡”的乡镇达到1635个,占乡镇总数的87%。农村信息资源整合和平台建设初见成效,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农信通”和“信息田园”等农村信息服务平台,整合涉农信息资源,为广大农民提供了功能强大、内容丰富、高效便捷的涉农信息服务,促进了农民信息致富。全省农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通信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四)信息化建设扎实推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

  支撑社会信息化建设,推进各领域信息化。“十一五”期间,全省通信业认真贯彻落实省部、省企合作框架协议,累计投入436亿元。重点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农业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推进郑州、洛阳“无线城市”试点工作,打造现代信息社会,提升了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努力提升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十一五”期间,全省通信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全力做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信线路迁建和库区移民新村通信配套设施建设工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渠施工做出了积极贡献。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一个载体、三个体系”的战略部署,全面做好产业集聚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数字化产业集聚区”创建工作。积极服务中原城市群建设,加快无线城市建设;积极推进宽带战略,实施光纤宽带网络建设,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促进了河南省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五)行风建设全面加强,通信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行风建设全面加强,营造和谐通信服务环境。“十一五”期间,全省通信业全面落实电信服务规范,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稳定;深入治理垃圾短信息,打击短信息诈骗,整治手机淫秽色情,网络环境得到明显净化;开展清理资费套餐专项行动,资费套餐数量大幅减少,电信资费进一步公开透明,通信服务环境明显改善。

  通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成效显著。“十一五”期间,全省通信业坚持服务社会、服务民生,全面提升通信服务质量。“政府监管、企业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电信服务质量工作机制逐步形成,有效促进了电信服务质量持续改善。全省通信业把保增长、扩内需同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供优质、高效的通信服务。“十一五”期间,全省人均通信消费支出占人均消费性总支出的比重五年下降了2个百分点,电信资费综合价格水平下降了40%,广大电信消费者更多地享受到通信业发展的成果。

  (六)认真履行社会责任,通信保障和互联网管理不断加强

  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十一五”期间,全省通信业坚持平战结合、军民兼容、寓军于民,加强组织机构建设,完善预案管理体系,加大经费投入,深入开展应急演练,积极参与抢险救灾,全力做好防汛抗旱、防震减灾、森林防火、反恐怖等突发公共事件及重要会议活动的通信保障工作,圆满完成了中央领导在豫期间重要通信保障任务。

  互联网管理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通信业进一步强化网络信息安全监管,加强网站备案管理,初步实现了对互联网网站的实名制管理;进一步加强互联网服务市场监管,规范互联网接入和信息服务秩序;进一步净化网络环境,依法严厉打击整治违规有害网站,有效遏制网络不良信息的传播。通过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市场稳定,促进了互联网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七)电信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行业发展环境持续改善

  电信重组构建市场新格局。“十一五”期间,电信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开创全业务竞争新格局。全省通信业基本形成三大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千余家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单位有序竞争、共同发展的市场新局面。

  行业发展健康有序。“十一五”期间,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大对通信行业的支持力度,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先后出台了《河南省人民政府批转省通信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快全省电信基础设施建设意见的通知》(豫政〔2009〕4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通信管理局关于支持以TD-SCDMA为重点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工作意见的通知》(豫政办〔2009〕147号)、《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通信基础设施灾后重建工作的通知》(豫政办〔2010〕122号)等文件,为行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绿色通信和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通过共建共享累计减少新建基站3047个,杆路2452.2公里,传输线路3285.2公里,节约投资11.27亿元,助推“两型”社会建设效果良好。

  “十一五”期间,全省通信行业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面临一些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通信行业发展总体水平相对落后,电话普及率偏低,在全国排名第27位。全省城乡通信发展不平衡。企业之间发展失衡问题仍然突出,通信市场竞争格局的结构性优化任重道远。行业支撑社会信息化应用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二是新业务应用和市场开发能力有待提升,“十一五”期末,全省非话业务收入占比偏低;固定数据及互联网业务收入增长对固定业务收入的拉动作用不足;3G业务市场应用有待进一步开发,行业战略转型有待深化。三是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推进有待加强,农村地区行政村光纤通达率为87.9%,尚未实现全覆盖;“光进铜退”、“光纤到村”工程仍需加速推进。全省农村电话普及率、宽带普及率和网络覆盖率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全省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着涉农信息资源开发滞后,信息发布收集渠道有限,信息服务内容和服务手段不完善等问题,农村信息化应用水平亟待提升。四是行业管理和通信保障能力有待增强,政策法规建设滞后于行业发展,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渐深化和泛化,应急通信保障体系能力需进一步提升。行业监管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监管队伍力量和监管技术手段、管理能力需进一步健全。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

  (一)中原经济区建设为通信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十二五”时期,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我省实际,着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明确提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总体战略,将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在中部崛起战略中的地位,开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的新局面。

  “十二五” 时期,我省将探索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路子,深入推进“一个载体,三个体系”建设。在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中,不仅为全省通信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拉动,同时对通信业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建设“数字河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为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

  (二)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赋予通信业新的历史使命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了将新一代信息技术确立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对信息通信业提出更高的要求,赋予了信息通信业未来五年新的历史使命。

  在“十二五”战略机遇期,新一代信息技术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随着信息通信网络的广泛渗透和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信息通信业将更多地承担起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社会整体进步等方面的重任,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将日趋增强。三网融合进入实质性推进阶段,业务融合和创新力度将不断加大;宽带发展政策环境不断优化,宽带战略部署进一步加快;下一代通信网络成为信息化建设的基石,3G/4G移动通信网络、下一代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加快建设;两化融合深入推进,ICT、云计算、物联网成为热点应用,都将推动通信业加快发展转型。

  (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通信业发展提供了内生动力

  “十二五”期间,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为未来业务的融合提供了基础承载网络,将成为国家重要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3G发展、三网融合趋势、物联网应用等将成为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的重要驱动力。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引领TD-LTE/4G演进趋势,下一代传送网技术向高速率、智能化演进。

  随着宽带战略的实施以及国家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推出,将进一步推动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全面实施,也为PON接入技术的应用提供了发展空间。物联网与云计算应用渐成新热点,未来物联网的演进将以通信网为主导,实现信息的可控可管,安全高效。物联网与云计算的结合是互联网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将引导互联网和通信产业的发展,并形成较大的产业规模。

  “十二五”时期,全省通信行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通信业将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移动互联网、新一代移动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智能终端、物联网、宽带、信息服务业等战略性新兴信息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为信息通信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通信业也将面临诸多挑战:通信产业链的不断演进使商业合作模式日趋复杂,未来商业模式将呈现“多方开源,合作共赢”的特征,通信运营商的产业主导权将面临更大挑战;通信业务的移动化、宽带化、智能化和融合化发展趋势,使得通信产业的收入源头空前拓宽,通信业务的外延和内涵不断变化;行业融合加速通信市场多元化发展,引发行业生态重构,催生泛在服务;三网融合稳步推进形成三家电信运营商+广电运营的市场新格局,以通信、广电为主的多种融合类业务形态共同发展,通信市场将呈现融合、竞争、合作、共赢的新环境。行业监管方式和管理职能也将发生重大变革,宽松的政策环境既给通信运营企业营造新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市场竞争加剧的挑战。

  三、“十二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 时期全省通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推进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为总体目标,大力建设“无线城市”,推进三网融合,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着力加快发展,提高信息通信网络支撑能力,着力创新转型,实现通信业做大做强,着力服务民生,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着力提高通信保障能力,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充分发挥通信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全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十二五”时期,全省通信业发展要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大局。突出科学发展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发展为民,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通信服务的新需求,加快推进全省“无线城市”、“智慧城市”和“数字河南”建设,努力保持行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提升信息通信支撑能力。加快创新转型步伐,全面实施光纤宽带网络战略,加快3 G网络、宽带接入网、智能光网络建设,积极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推广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培育信息网络经济等新业态,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强大、服务完善的信息通信网络平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提供可靠通信网络支撑。

  坚持融合发展,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通信业在网络、技术、人才、应用等方面的优势,积极参与政府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进程,大力推进电子政务、电子商务,促进三网融合,服务“两化” 融合,进一步深化通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

  坚持统筹发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统筹城乡通信发展,积极服务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村宽带覆盖,深入开展信息下乡活动,全面提升农村通信服务水平,推进“数字新农村”建设,促进不同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创建公平的信息社会。

  坚持绿色发展,打造节能低碳网络。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实施通信业节能减排。积极运用信息通信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节能智能型基站建设,加强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等环节的节能减排和技术改造,打造信息化低碳生产和生活;继续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拓展范围、创新模式,助推“两型”社会建设。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时期全省通信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全行业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全省“无线城市”基本建成,“数字河南”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各领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取得明显成效,“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通信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省通信业持续保持平稳较快健康发展,电话普及率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加快向综合信息服务转型,推动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通信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初步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信息通信网络全面覆盖城乡。电信普遍服务进一步深化,城乡“数字鸿沟”进一步缩小,基本实现“家家能上网、村村通宽带、信息无障碍”。适应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应急通信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通信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1.业务收入持续增长,行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到2015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将达到950亿元(2010年不变单价),五年年均增长率达到14.6%。全省电信业务收入将达到550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7.6%。其中非话业务收入达到278亿元,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50.5%,通信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

  “十二五”期末,移动通信业务收入达到459亿元,占电信业务总收入的83.6%,其中3G业务收入达到135亿元,3G业务增长迅猛,年均增长率达到56.7%。

  2.用户规模不断扩大,通信服务能力稳步提升

  到2015年,全省电话用户总数达到7750万户,全省电话普及率达到75.1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突破6500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达到63.5部/百人,其中3G用户达到1650万户。全省互联网用户总数突破6500万,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3.5户/百人,其中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突破1500万户,固定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4.7户/百人;移动互联网用户突破5000万户,移动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9.3部/百人。

  “十二五”期间,电信普遍服务内容将从语音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推动电信普遍服务从“村村通电话”延展到“村村通宽带”,基本实现家家通电话,村村能上网。到“十二五”末,全省电话普及率与全国和中部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

  3.通信能力显著增强,网络实现全面转型

  “十二五”期间,全省通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计划完成600亿元,光纤宽带网络和3G网络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到2015年,省辖市城区基本实现光纤到楼,城市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16M,商住楼用户接入能力基本达到100M,全省行政村光纤接入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用户接入能力平均达到4M;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达到2186万个,宽带IP骨干网总带宽达到12190G。3G网络覆盖全省城乡,3G基站总数达到4.9万个。全省通信光缆线路长度达到58万公里。

  四、“十二五”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一)主要任务

  1.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总体战略,全面提升信息通信服务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按照“准确定位、主动融入,发挥优势、合理布局,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的要求,全力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快、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的重要传承区定位,完善细化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措施,充分发挥通信业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支撑作用,大力推进信息化,积极服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服务十大战略支撑产业发展,服务中原城市群建设,巩固和提升郑州作为全国重要通信枢纽的战略地位,推动中部信息集散地建设,努力建成全国重要通信枢纽中心、全国重要农业信息服务中心和呼叫中心。加快郑州、洛阳通信信息产业园区的建设,以高科技信息园区带动全省信息化发展,努力建设国家级重点信息通信产业园。

  2.统筹发展3G移动网络和光纤宽带网络,提升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加快3G网络建设发展,使3G网络覆盖逐步向乡镇、行政村延伸,进一步提高3G网络覆盖范围和深度,努力建成覆盖全省城乡的精品3G网络。加大TD-SCDMA产业化进程,进一步完善TD相关产业链,加快推进新一代移动通信TD-LTE的应用,争取开展试商用。加快实施宽带发展战略,充分利用有线、无线接入手段,以光纤接入为主,大力推进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光纤到村工程,扩大宽带覆盖范围,全面提升宽带接入能力。加快IPv6商用网络建设,推进信息通信网络向下一代网络演进和升级,构建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全省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支撑能力。

  3.加快转变行业发展方式,加速“两化”深度融合

  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及三大通信集团公司签订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继续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确保框架协议全面落实,支持全省“大招商”活动。加快推进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围绕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文化、卫生、交通、旅游、城市管理、社会保障、中小企业等领域,大力推进3G、宽带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深化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应用,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结构调整,建设区域性综合电子商务平台,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

  以TD和3G发展为契机,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推动融合性技术和业务创新发展,加快向多媒体化、融合化、集成化综合信息服务转型;大力扶持和加快增值电信业务发展,在政策、资金、市场准入等方面建立绿色通道,全面推进增值电信业务的可持续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单位突破2000家,增值电信业务规模和数量位居中西部前列。

  4.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进程,服务农业现代化建设

  积极推进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继续完善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实施光纤到行政村工程,推动宽带向自然村延伸,扩大农村宽带覆盖。扎实推进“信息下乡”工作,进一步完善农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规范信息站、信息点管理,整合涉农信息内容,丰富服务手段,扩大覆盖面,打造全方位的惠农、帮农、助农信息服务体系。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河南新农村信息网、“农信通”服务平台、12316三农服务热线,为广大的农村用户提供语音咨询、手机短信、互联网站等多样化业务应用和特色信息服务,实现信息“进村入户”。开发推广适合农村和农民需要的通信业务和服务,逐步在全省取消区间通话费,进一步降低农村通信资费,全面提升农村地区信息通信能力和服务水平,数字新农村建设取得积极进展。

  5.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快创新转型步伐,积极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通信业的基础、支撑作用,带动信息通信研发、设计、制造、软件、系统集成等相关产业创新发展,以信息通信为基础,推动新一代移动网、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关键技术开发应用,推进信息通信技术在智能交通、智能电力、智能水利、智能物流、工业监测、环境保护等方面应用。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宽带及移动软件服务、服务外包等创新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IPTV、手机媒体、网络音乐、网络出版、动漫游戏等互联网产业,促进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软件服务等新兴业态发展,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6.稳步推进三网融合,加速“两化”深度融合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推进三网融合有关政策文件,积极争取郑州等市纳入国家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地区,有序开展三网融合业务试点,加快网络升级改造,全面提升宽带接入能力。加快业务应用平台建设,加快产业链合作创新,积极推动IPTV、手机电视和移动视频等业务发展,深入推进三网融合。充分发挥通信业在推动“两化” 融合的主力军作用,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拓展信息化应用领域,推进信息技术在工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及生产各环节的综合集成,扎实推进数字化产业集聚区创建,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全省新型工业化加快发展。

  7.着力推进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有关文件精神,把节能减排作为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落实通信基站节能设计规范等国家及行业标准,将能耗和环保性能作为设备招标评标的重要指标,积极推广节能技术,采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重点推动节能型智能基站的部署和建设。抓好现有网络设备节能改造,在网络建设、运行维护、客户服务等各个环节做好节能减排工作,进一步提高网络运行效率,逐步降低能耗总量。继续深入开展电信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进一步扩大共建共享范围,拓展共建共享领域;积极在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地铁、重点风景区、驻地网等区域实施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进一步提高共建共享率,扎实推进全省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工作,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和“两型”社会建设。

  8.健全应急保障体系,提升通信保障能力

  加快应急通信指挥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通信保障应急联动长效机制,完善全省应急通信保障预案体系,提高应急通信技术装备;落实战备应急通信规章制度,规范应急通信工作程序;加强战备应急通信和信息动员机构建设,强化专兼职应急通信保障队伍管理,初步形成“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有法可依、指挥调度顺畅、反应快速灵敏、技术措施得力、保障队伍精干”的应急通信和信息动员保障体系。加强党政军重要通信和重要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保障重要时期、重大活动全省通信网络安全畅通,积极服务平安河南建设。

  9.加强互联网管理,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

  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发展和管理并重,积极探索互联网特点和规律,不断创新互联网管理的思路、方法和手段,进一步加强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和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建设,初步形成管理与技术相结合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良好的网络氛围。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建立通信网络安全防护检查的长效机制,适时组建省级网络安全专家队伍,不断提升网络安全支撑能力,实现网络安全管理模式创新。继续加大互联网信息服务市场的监管力度,全面落实企业信息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互联网站备案工作,夯实互联网基础管理。

  10.加强通信市场监管,促进行业科学发展

  加强电信监管,努力实现电信管理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转变,坚持监管就是服务的理念,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民生,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为出发点,进一步加大电信管理和服务力度,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不断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促进市场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和谐行业。进一步落实电信服务规范,认真解决电信服务热点难点问题,切实提升电信服务质量。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提升行业竞争力。

  (二)重点工程

  1.郑州通信枢纽提升工程

  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水平制定郑州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郑州市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大力实施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工程,实现光纤接入覆盖所有大楼,加快建设郑州城市光网;继续完善郑州3G网络覆盖,打造3G精品网络,加快TD和3G业务应用,在全省率先建成“无线城市”。积极争取建设全国互联网区域交换中心、大型呼叫服务中心和物流信息服务平台,提高信息流的转接疏通能力,打造现代信息通信枢纽,强化郑州信息通信枢纽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和利用河南省通信产业园区的优势,积极吸引国内外知名通信生产企业、研发基地进驻,为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可靠的信息通信服务,推动中部信息集散地建设,带动全省信息通信产业的发展,支撑中原经济区建设。

  2.新一代移动通信网工程

  “十二五”期间,在继续完善2G网络覆盖同时,不断加强TD-SCDMA等3G网络建设力度,进一步优化完善3G网络覆盖,提高3G网络覆盖范围和深度,实现全省城乡、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地铁、风景区等3G网络的有效覆盖。到2015年,全省移动交换机容量将突破1.3亿户;移动基站数将突破10万个,其中3G基站突破4.9万个,一个技术先进、功能强大、服务完善的3G移动通信网络全面建成。积极推动TD-LTE及其他4G网络的实验网、商用网的建设,以重点城市重点区域为基础,促进4G网络在物联网、三网融合、应急通信、数字新农村建设中的开发和应用,为下一代宽带移动网络建设和运营积累经验。积极争取中国移动集团公司区域呼叫中心等项目落地河南,有力带动行业和社会协调发展。

  3.宽带接入提速及宽带覆盖工程

  加快实施光纤宽带网络建设,优化网络结构、提升传输能力、提高网络安全性,构建高速大容量、多业务承载、网络智能化的光传送平台,提升宽带网络承载能力。积极采用EPON/GPON、WLAN等有线、无线技术,充分利用接入节点、2G/3G基站、远程教育节点等站址实施“光进铜退”,大力推动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光纤到村,逐步在城市区域实现光纤入户,农村地区实现光纤到村,全面提高全省光纤宽带网络覆盖率。

  到2015年,全省宽带接入能力将大幅提高。全省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将突破2000万个,其中光纤宽带接入端口数突破550万个,商业楼宇用户基本实现100M的接入能力,城市家庭用户平均16M的接入能力,农村家庭平均4M的接入能力。全省宽带IP网骨干网带宽突破12000G。

  4.下一代互联网工程

  大力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十二五”期间,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发展,将从试商用阶段进入规模商用阶段,新型应用和用户规模持续扩大。鼓励电信运营企业开展下一代互联网省内试点工程,选择部分区域网络开展网络演进试点,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重点推进IPv6网络平滑升级,逐步对网络设备进行软硬件升级改造,改造迁移业务平台及后台支撑系统,优先推动门户网站、宽带业务平台的改造,实现对IPv6的支持,做好IPv4和IPv6资源共享,促进IPv6终端推广应用。到“十二五”末,全省将初步建成以IPv6为核心的下一代互联网。

  5.“两化融合”推进工程

  充分发挥通信业在两化融合中的推动和支撑作用,实施中小企业信息化推广工程。联合国内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软件骨干企业和科研院所,促进服务外包、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数字内容制作、网络娱乐、安全服务等IT服务业;建设公共服务云计算平台,以应用和服务为主,聚合工业、农业、服务业等服务需求与资源,充分利用ADC平台,加快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普及工程”,积极推广“宽带商务”信息化应用,积极为全省中小企业提供先进、便捷、安全的综合信息化服务。

  推进3G与物联网融合,积极开展与物联网领域产业链的合作,优先选择基础设施、交通运输、环保监测、公共安全、工业控制、医疗卫生等领域,部署RFID和传感器网络,以示范工程带动物联网行业应用,加快推进物联网在各行各业的应用,逐步向个人、家庭应用领域扩展,促进物联网产业的商业化和规模化发展。

  6.促进三网融合工程

  “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郑州等市进入全国三网融合第二批试点城市,在郑州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城市,积极稳妥推进全省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加快三网融合试点城市的光纤宽带基础网络建设,推进网络IP化改造,实施光纤到楼、光纤入户工程,扩大网络带宽,到2012年,三网融合试点及重点城市的宽带下行接入能力达到1G、商业楼宇用户入户接入能力达到100M。加快业务平台建设,积极与广电部门开展合作,建立合作机制,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加强三网融合新业务的推广和宣传,加快推动IPTV、手机电视等业务繁荣发展,深入推进三网融合。

  7.“数字河南”推进工程

  “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数字河南”建设。以支撑和服务“数字城市”、“无线城市”及“数字化产业集聚区”创建为重点,全力打造基于宽带、移动的智能城市建设。

  “数字城市”工程。基于宽带基础设施建设,结合3G和物联网的发展,实施中原城市群“数字城市”建设。2011年启动郑州、洛阳“数字城市”建设,“十二五”期间,“数字城市”建设分阶段向其他城市扩展。

  全省“无线城市”工程。以洛阳市建设中西部地区第一个“TD网络领先试点城市”为契机,立足TD和3G移动网络建设,实施全省“无线城市”建设。2011年,在洛阳、 郑州建设“无线城市”试点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无线城市”二阶段建设工作,实施“无线城市”统一门户服务平台二期工程,建设18个地市门户平台,到十二五”末,全省“无线城市”基本建成。

  “数字化产业集聚区”创建工程。加快推进全省产业集聚区通信配套设施建设,提升产业集聚区信息化水平,开展“数字化产业集聚区”创建试点。“十二五”期间,在全面做好首批20个“数字化产业集聚区”试点创建工作的基础上,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到2015年,全省实现打造50个“数字化产业集聚区”,全面提升通信服务水平,推进产业集聚区的两化深度融合。

  8.数字新农村工程

  实施全省万村百万农民上网工程,打造数字新农村。完善农村信息通信基础设施,提升行政村宽带接入能力,实现100%行政村通光纤,推进宽带网络向自然村延伸,基本实现全部自然村通宽带。以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为基础,整合新农村信息网、农商网、12316三农服务热线等涉农信息资源,扎实推进“信息下乡”,实现100%乡镇建有信息服务站和网上信息库,100%行政村建有信息点和网上信息栏目。充分利用平安互助平台,提升农村社会治安的监控管理水平。以县、乡、村信息服务网点为运营体系,以农村通信网和业务平台为信息传递手段,通过建立“一村一点”农村信息服务网点,实现信息内容、信息服务和信息终端进村入户,促进农民信息致富。积极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速改造传统农业,提高农业集约化、产业化水平,助力国家粮食核心主产区和农业现代化建设。

  五、保障措施

  (一)争取政策支持,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积极争取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将行业发展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将行业发展规划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各市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纳入当地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争取国家对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核心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等给予资金支持,不断完善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环境,加强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为全省通信业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保障通信业规划的顺利实施。

  (二)加速实施宽带战略,提升宽带网络覆盖能力

  光纤宽带作为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国家地位和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十二五”期间,全省通信业要认真落实《关于推进全省光纤宽带网络建设的实施意见》,持续加大宽带网络建设投入,积极推进“宽带河南”战略的落实。在城市改建、规划新区、乡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中,积极争取将光纤宽带网络建设列入政府重点工程,给予政策支持,确保宽带网络建设顺利进行,全面提升全省宽带网络覆盖能力,为加快推进 “数字河南”和“无线城市”建设提供坚实的网络支撑。

  (三)努力消除“数字鸿沟”,促进普遍服务机制建设

  全面落实中发〔2010〕1号文件提出的“推进农村信息化,积极支持农村电信和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的要求,继续加大农村通信建设,拓展农村通信市场空间,进一步完善农村通信网络覆盖,全面推进村村通宽带工程,提升农村综合信息应用和信息服务,努力消除城乡“数字鸿沟”。积极推进电信普遍服务机制建设,争取在政府层面加大投入、降低税收、资源支持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建立健全农村通信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扎实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四)推进技术进步,保障网络和信息安全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三网融合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0〕35号),“十二五”期间,三网融合将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通信业将进一步加快光纤入户建设,全面提升宽带接入能力,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发展。随着三网融合逐步开展,宽带接入市场竞争加剧,同时技术的进步,业务的融合和多样化,网络的开放,终端的多样和信息量的剧增,都对行业监管提出新的要求,要积极研究和探索三网融合下的网络信息安全管理模式,切实维护和保障网络信息安全。

  (五)加强行业监管,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十二五”时期,电信业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电信监管任务将日趋繁重,电信监管部门必须结合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加强行业发展的宏观指导,从技术、经济、行政、法律等方面不断完善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效率,增强监管工作的整体效能,在推动通信业健康发展,建立有序市场竞争格局,促进市场均衡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行业安全生产形势稳定,为行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积极发挥协会、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构建和谐行业,保障国家电信管理政策的有效落实。同时要加强电信监管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监管队伍,适应新时期电信监管工作需要,全面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六、2020年远景展望

  到2020年,全省电信业务收入突破800亿元,位居全国前列。全省通信服务总体水平进一步提升,电话用户数和互联网用户数双双突破1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95部/百人,与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非话电信业务收入突破600亿元,占电信业务收入比重超过75%。全省将全面建成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下一代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城市光纤到楼、光纤到户,农村光纤到村和家家通宽带,村村能上网的目标,社会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全省“无线城市”全面建成,推进“数字河南”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以物联网为基础的下一代创新业态基本形成;通信业节能减排降耗和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取得新进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市场监管体系更加成熟和完善;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优化。全省通信业在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进程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日益显现,逐步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政策法规

备案编号:豫ICP备15035301号-1 河南省通信行业协会版权所有
电话:0371-69151099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民航路8号 邮编:450008
技术支持:郑州市景安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