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08-02 来源:中国信息产业网 作者:洪黎明)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新型信息终端大量涌现,信息内容层出不穷,电子商务强劲增长,信息消费呈爆炸式增长态势,这为扩大消费需求提供了重大机遇。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促进信息消费的多项举措,包括实施“宽带中国”战略,加快实施“信息惠民”工程,丰富信息产品和信息消费内容,以及构建安全可信的信息消费环境等。据悉,国家层面促进信息消费的具体指导文件将很快出台。为此,记者专门采访了对此有深入研究的工信部赛迪智库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春立。她认为,促进信息消费是扩大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抓手。
信息消费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
杨春立指出,目前各界对信息消费的认识还不统一,虽然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有学者开始了对信息消费的研究,但是随着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对这一概念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她认为,信息消费的主体应是居民个人,包括三个层面:一是信息产品,主要指具有智能能力的电子信息产品;二是信息服务,包括通信服务和游戏、音乐、阅读等应用;三是信息平台,例如电子商务就应该是信息消费的外延。目前,信息服务消费日趋活跃,增长迅猛,正成为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扩大内需是经济增长的不竭源泉,顺应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和智能终端产品升级换代,着力扩大信息消费可以有效缓解内需不振,开辟经济增长新的来源。据初步测算,到2015年我国最终信息消费规模有望超过3.2万亿元,带动相关行业新增产出超过1.2万亿元。
那么,信息消费市场的活跃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杨春立认为,这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宽带网络与信息终端大面积普及,促使信息消费需求潜力在较短时间内充分释放。2013年到2015年将是智能移动终端换代高峰期,市场销售额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增长速度,三年累计销售额将达到2万亿元以上。二是移动智能终端、智能电视和宽带网络的日益普及,进一步激发了居民对信息服务、数字内容的消费需求。预计到2015年,3G用户数将超过4.5亿,宽带用户数将达到3.7亿,互联网网民超过8亿。庞大的用户规模奠定了信息消费的坚实基础。2012年,语音通信、互联网数据及接入、信息内容与应用服务、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等信息服务的消费规模达3.42万亿元左右,预计到2015年,这些领域的消费规模将超过5万亿元。三是电子商务刺激实物市场需求扩张。据麦肯锡测算,与传统零售相比,网络销售具有极强的放大效应,每100元网络零售,其中39元为新增的消费支出。预计2015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将突破18万亿元,网络零售交易额突破3万亿元。四是数字医疗、数字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服务领域的数字化、网络化和信息化,既关系到民生改善,也是信息消费的重点。
促进信息消费面临重重阻碍
宽带发展受制约,互联网服务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公共信息资源开放存在壁垒,信息消费市场环境仍有待完善,税收政策变化对企业带来影响……杨春立向记者罗列的这些现状,是阻碍我国信息消费下一步发展的诸多因素。她认为,不解决好这些问题,信息消费提振经济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杨春立指出,近几年我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快高速光纤宽带接入和无线宽带发展,特别是在3G/4G发展方面更需要加快速度。一是网速过慢。我国宽带网络速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韩国宽带网络速率已经达到100Mbps,30%以上的家庭已达到1Gbps,而我国宽带网络速率仅为4Mbps~8Mbps。二是宽带普及率和光纤接入率偏低。三是高带宽应用不足。由于通信行业内基础网络设施间业务尚未实现互联互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高带宽应用不足、资源浪费。四是流量激增影响投资可持续和网络质量。
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成本偏高也是一个问题。杨春立认为,激发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活力是扩大信息消费的关键。当前互联网业务创新发展步伐加快,新技术、新业务不断涌现,但是准入许可严格、审批流程长,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互联网业务创新。如,IDC资质审批流程较长,云计算业务类型的认定与资质获取手续复杂,阻碍了一些企业开展云计算相关服务业务。同时,由于互联网领域投融资管理不利于创新,大批互联网和增值电信企业不得不到海外上市。财税政策的杠杆作用也未充分发挥,政策性银行及商业金融机构对互联网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偏小。
【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