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三部门联合宣布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要求基础电信企业在2015年12月31日前,确保本企业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达到90%以上。
“黑卡”泛滥不仅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还为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甚至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目前,电信企业对新入网电话用户基本实现实名登记,并完成近1亿未实名老用户的补登记工作,全国电话用户实名率提高了12.4个百分点。从工作推进情况看,成效显著。
但是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整治工作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此次专项行动强调管理措施与技术防控相结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有几个难点需要重点关注。
一是执行度。在专项行动执行方面,三大运营商的态度是坚决的,各自也拿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下一步,落实电话实名制要重点聚焦在社会渠道的查漏补缺上。对于专业级的社会渠道,应号召以自有渠道为模板加大“标准动作”的培训检查力度。对于非专业级的零散网点等渠道,则必须提高代理准入门槛。对于无法达到执行要求的网点,一律不予合作。
二是惩治度。要形成不同层级“零容忍”的制度保障。对于渠道层面,将执行情况与佣金等收益严格挂钩,实行刚性管控。对不执行实名制规定的代理商,建立黑名单制度,从严追究责任。对于运营商层面,则要逐级负责,严肃考核。各地通信管理部门要发挥主导作用,通过明察暗访等形式,以高频次的巡检、通报等手段保持专项行动的紧张感。总之,要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坚决清理不按规定执行的渠道,监管不到位的,一律问责。
三是持久度。实名制登记工作绝非一阵风,而是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应该看到,就算各方完成了2015年设定的目标,仍有10%的空间有待进一步提升。要想效果持续,则需要不断创新手段。各方要密切关注行业技术等发展新动向。对于市场上可能出现的破解手段,要及时研究应对措施。要想效果持续,还需要不断提升能力。实名制落地的主体在三大运营商,随着专项行动日渐深入,通信运营企业应重点在如何实现妥善保管用户信息方面狠下功夫。企业要着力研究降低内控风险的有效办法,完善与监管部门、执法部门的沟通联动机制,明确责任流程,设置防范预案。对于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等事故的,及时公开处理结果。涉及违法的,应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打印】 【收藏】 【推荐】 【关闭】 |